全站搜索
公司简介
聚焦开发区之二:解密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动力
作者:admin    发布于:2017-10-26 10:01   
苏州工业园区曾经是中国园区经济模式的标杆。
    苏州工业园区仅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和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却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吸引了25%左右的外资。
    在苏南地区,园区一直地方经济的主要发动机之一。
    随着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幻,商务成本的上升以及园区内在发展的需求,曾经贡献了巨额GDP的制造业已经不再适应苏南地区现时的发展。
    于是,苏州工业园区从现代服务业着手,试图实现从“苏州制造”到“苏州创造”的跨越。
    而无锡高科技经济区亦开始第二次“创业”,加工制造业不再是扩张对象,除重点发展光伏产业外,还聚焦于IC设计以及动漫创意产业。
    而资本,尤其VC、PE们,则从园区的升级中“嗅出”了商机。于是,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了园区,其中许多在此扎根。
    “圆融”是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的一个标志性雕塑,整个雕塑圆中有方,两种彼此矛盾的元素共存于一体——圆融的英文名为Harmony,中文意即“和谐”。
    苏州工业园区曾经是中国园区经济模式的标杆。不过,在过去几十年里,苏南经济慢慢在转型: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到外资啸聚,从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到谋求现代服务业崛起。
    在过往十三年里,这里产生了“一天创造1亿GDP,一天上缴1260万元财政收入,一天引进400万美元外资”的奇迹。
    但外源型、资源扩张型的发展模式已增长乏力:在持续的宏观调控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工业园区需要新的驱动力。
    这里曾集中了数不清的各项试点与创新,苏州工业园区的制度创新得益于中国-新加坡联合协调理事会的推动。未来理事会的中方主席仍由国务院副总理担任,园区的试点与创新还将继续。
    事实上,苏州工业园区新的转型已找到四轮驱动:建设生态、科技、物流、服务外包四个示范区。
    “示范”的意义在于,实现园区自身产业升级转型的同时,其经验将为国内其他园区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
苏州服务”无法跳过
    全球产业转移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发展中国家首先转移过来的基本上是制造业;然后是服务业;最后才是研发。
    在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贸易发展局副局长黄建明看来,从“苏州制造”到“苏州创造”的转变,中间有个“苏州服务”的环节无法跳过。
    建设“以承接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业务为主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是苏州园区转型的四轮驱动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外包产业极少占用土地,资源消耗微乎其微,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这些产业特点与苏南地区,尤其是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十分契合。
    但习惯于制造业,习惯于招商引资,引进一个项目多少外资,给外商批多少地,进行“一站式”审批,这些是10多年来在整个苏南再熟悉不过的操作流程;然而,离岸服务外包不是这样,既没有很多投资,又不需要圈多少地,有的只是成百上千台的电脑和大量的研发、制作人员。
    2007年7月,苏州工业园区从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手里接过了“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的金字招牌,这个基地全国独此一家。
    在谈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选择园区的理由时,黄建明认为,一方面是工业园区政府的执行力得到高层的认可,园区过去的试点与示范都做得非常成功;
    另一方面,是园区本身的制造业基础与良好的金融环境:截至去年底,园区范围内共有7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119个项目;而园区至今注册的内外资金融机构已超过20家。
    在回顾园区服务外包发展时,黄建明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1990年代末,是自发起步的阶段。承接服务外包的企业跟着跨国公司及其母公司来到园区。诸如新电信息、旺宏电子这类企业便是自发入住园区。
    2001-2005年是园区有意识地培育集聚阶段。2001年国际科技园的投入使用,让以留学生为主的中小型信息技术外包企业提供了孵化的环境。
    在2001年前后,黄建明通过Email邀请还在美国创业的张其力来到园区,后者参与了新宇、捷讯和泰豪三家著名的ITO外包企业的创建。(详见本期报道《ITO外包样本:张其力三入园区》)。
    从2006年开始,园区服务外包进入加快发展阶段,世界5000强企业史泰博(Staples)以1亿美元投资园区,而史泰博的合作伙伴——美国运通和UPS也在园区落户。“服务外包的一个大企业带动了资金流和物流进入园区,这是以往的招商模式招不来的。”园区管委会经发局三产管理处赵建刚副处长说。
 
    据园区经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园区实现服务外包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较去年增长67%;离岸外包收入超2.2亿美元,全年增长率超过80%;软件业产值达100.3亿元。
虚拟空港”、“虚拟海港”的保税物流
    建设“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是园区转型的四轮驱动之二。
    去年8月通过国家九部委验收的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是全中国第一个综合保税区,这让园区享受到了与保税港区同样的优惠政策。
    第三方物流是供应链外包的重要形式,而综合保税区的设立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找到了自己发展的天地。
    据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姚武介绍,苏州这一内陆口岸借助“虚拟空港”和“虚拟海港”,将跑道和航线延伸到了苏州工业园区。物流速度与模式的改变,进一步催化了园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园区有更多的生产企业开始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务模式上也逐渐从传统的物流外包向供应链环节外包转变。保税物流中心的业务已经辐射到全国23个省市。
    据园区统计,综合保税区目前共有注册生产企业93家,物流企业23家,贸易公司16家,其中包括UPS、日本近铁、中外运和大田等知名物流企业。
    而园区保税物流中心旗下的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下称“得尔达”)则由国资控股,其成长见证了综合保税区的成长历程。
    2005年4月,苏州综合保税区(原保税物流中心)内首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得尔达国际成功注册并开始运作,注册资本为2560万元人民币。
    得尔达始终占据苏州综合保税区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一的位置,业务量超过保税中心总业务量的25%。
    据得尔达总经理戴岭介绍,得尔达的客户中既包括明基、戴尔、飞利浦的OEM厂商,也包括亚马逊(Amazon)这样的B2C企业。
    据戴岭透露,公司已经跟一些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有所接触,并计划于2010年IPO上市。
筑巢引凤”的资本
    科技创新并非新鲜话题,但作为园区转型四轮驱动力之三的“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科技示范区”有其独到之处。
    园区科技发展局一直在为“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计划”而忙碌,支持科技创业人才的政策,在园区体现为实在的真金白银。
    园区科技局提供的《苏州工业园区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实施意见》显示,符合条件的科技人才将享受到:
    研发用房补贴:提供100平方米左右的领军人才项目启动场所,三年内免收租金;租用住房补贴:提供领军人才100平方米左右公寓住房,三年内免收租金;购买住房补贴:在园区购买自用住宅的,提供领军人才100万元左右人民币购房补贴。
    在与上海房价旗鼓相当的苏州工业园区内,这样的住房补贴相当具有诱惑力。
    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项目则全面享受5个专项资金资助:包括一次性资助100万元左右项目创业启动资金;风险创业项目经过论证后,由苏州创投集团给予500万元左右人民币的风险投资;此外,跟进风险投资及项目贷款担保则对冲了创业者的风险。
    这些政策的背后,则是大量种子期的科技创新项目开始萌芽:2007年首批入围的15个科技领军人才项目,得到了苏州工业园区1亿多元的资助,这些自主创新创业项目将在园区迅速实现产业化。
    而苏州创投集团旗下的“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则是国内第一个政府创投引导基金。这个由国家开发银行与苏州创投集团共同组建的基金成立于2006年,总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将使园区科技创新资金支持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据苏州创投集团总裁林向红透露,创投引导基金已经参股了6家市场化创投机构:这些合作方分别是:德同资本、软银中国、南京盛泉创投、智基创投及和利创投。
    市场化风险投资机构的集聚,恰恰反映了园区科技创业环境的成熟。而创投集团通过旗下的不同投资平台,覆盖了科技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从种子期到PRE-IPO阶段,均有对应的基金为企业提供支持。
生态示范样本
    2007年无锡太湖的水危机事件对整个苏南工园区震动极大,一直在探索转型的苏州工业园区则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这成为四大转型驱动力最根本的前提。
    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呈现的不仅仅是全线飘红的经济,其更大的意义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与自然生态的完美和谐。
    官方统计显示,园区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36吨标准煤,单位COD(化学需氧量)、SO2(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
    在过去13年里,苏州工业园区始终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和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以及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排放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
    目前,工业区仅占苏州工业园区总面积的35%,商住占25%,绿化占20%,公建道路和基础设施占15%。那些大片的显得有些奢侈的草坪,会让初入园区的人忘了这里曾经是长三角的制造业高地。
    园区西部的金鸡湖,现已成为苏州人身边的“西湖”。水是苏州的“外衣”,每年的黄金周,来园区旅游的人都能超过三四十万。
    而矗立在金鸡湖畔的“圆融”雕塑,正成为苏州工业园的一道独特风景。

 

 


版权所有 红太阳科技园 苏ICP备05061337号
地址:江苏省金坛市丹阳门北路9号 | 电话:0519-82888888